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好文章分享: 香港鋼琴教育三十年

閱畢名鋼琴演奏及教育家郭嘉特先生的專訪,甚有共鳴。現轉載以公諸同好:


轉載自<琴韻> The Pianist 創刊號, 2012年1月專訪


香港鋼琴教育三十年

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後的鋼琴教育有何分別?是如何發展的?

三十年前演藝學院尚未成立,當時的院校有中大、港大、浸會和嶺南學院(現為嶺大學),而課程不專注於演奏,水平遞於現時的演藝學院。那時學琴的人數少,大概因為學校不特別鼓勵以及不干涉學生的課餘活動,至於出國讀音樂的人數更加寥寥可數,以我所知,每年都不過五名,當時學琴的人,大多只為興趣。

為什麼?有何原因?

基於傳統觀念,長並不鼓勵子女琴,尤其是男生。當年的人多以醫科和法律為首選,為的是畢業後的餬口,雖然女生情況較樂觀,因為家長普遍認為對日後婚有幫助,可是人數始終不多。但由於社會趨勢改變,各行業皆困難,打個比方,電骽於十年前非常熱門,現時的優勢卻不再,學生變得多為興趣而學習,即使要應付家長,完成學位後,也會選音樂。此外,現在升學收生要求學生全面,只顧成績優異,並不能考進好學校,以我所知,世界級學府如牛津和哈佛也要求考生全面發展,在讀書以外要有其他興趣,以取得各方面的平衡。望子成龍的心態令家長為子女安密密  的課餘活動,學後不單是補習,還學騎馬。。。可能為了申請學校時,子女能脱穎而出,這些是家長的選擇,但我個人認為一些活動,如游泳和唱歌,由於所花時間有限,多學也可以;至於鋼琴,小提琴等,因需投放大量時間練習,易學難精,故需專注學習。另外,朗朗和李雲迪效應亦是學琴人數大增的原因。香港人比較理智,當家長發現原來音樂也能謀生,就叫子女都學音樂,他們大多認為當鋼老師與到辦公室上班,前者比較舒適,因為不用受氣,有彈時間,收入亦較可觀,但他們的水平我就不知道了。現時學習,非常重視考試。香港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試局在國以外報名人數最多的地區,由於學習與考的人數多,老師的人數也隨著增加,這是供求問題。

那麼你認為現時香港的鋼琴音樂教育需要什麼呢?

香港好的琴教師不足!老師應不斷自修,提升自己,要學到老,我亦同樣在學習當中。我認識一些不錯的老師,但他們不去聽音樂會,這樣自身水平停濟不前,當學生水平逐步提升,老師便會倍感吃力。另一方面,我覺得教學法是從經驗所得,教學法課程與教學能力並無太大關係,因為親身體驗十分重要,以烹飪為例,手執食譜而不去親手嘗試,你不會解煮食的過程。同樣地,教學法課程可豐富老師的知識,例如對曲目程度的認知,但不能為老師帶來實際經驗;老師就像醫生一樣,沒有特定的方程式或藥方,要針對每人不同的特點去幫助病人或學生,而這個處理手法非常重要。我很喜歡上大師班,為的不單是要知道樂曲的彈奏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大師的教學方法。至於老師不去聽音樂會的問題,也許是因為現今中小學皆為全日制,學生放學時間多為下午四時左右,老師授課時間亦從而開始。為了餬口,他們不會六時左右下班去聽音樂會,這點是能夠理解的。除此以外,香港也有老師資歷的問題,開個玩笑,有些人考了五級便可以教四級。現在到琴行,持有八級證書便有教學資格。

那麼能彈就能教嗎?

不是!以我認識一些很有才華的人,很自然地便能彈得一手好琴,但他們的分析能力就不如其他琴手,因為一切都來得太自然,根本不用分析,不用思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類人是很好的表演者,但教學卻不一定會成功。所以能彈,不一定能教;但不能彈,就不能教。

你認為香港人學琴的推動力是什麼?是考級制度嗎?

曾經有人向我投訴考級制度令學生只會彈三首曲子,其餘什麼都不會。我則認為這不是考級制度的問題,而是老師和學生的看法;是他們選擇只彈三首曲子,如果沒有考試,或許他們連那三首也彈不到。考級制度其實為經驗尚淺的老師提供可靠的參考,另外,考試中的音階,聽力和讀譜能力測試亦鞏固了考生的基礎。然而,應考目的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很多人的首要目標是為了證書,有些孩子更只有五、六歲便去考八級,為的是在其他家長面前炫耀。。。我卻認為從中學習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力到了,去考考試絕對不成問題,但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是能力不及的。

Hong Kong Sinfonietta - Good Music for Babies

特別為BB而設的音樂會,你聽過沒有???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Dame Edna Everage@彼得與狼


諧星 Barry Humphries 向以反串 Dame Edna Everage "嬌俏"、"搞笑"、"抵死" 見稱,由"她"來向小朋友介紹有趣的古典音樂,肯定不會"悶親"大人細佬哥!

Dame Edna Everage的官方網頁: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2


如您家中的小寶貝還是個"小"寶貝的話,不妨播播以下短片給他欣賞。


由 Tom and Jerry 來演繹 Liszt 的 Hungarian Rhapsody no.2,除了逗得他哈哈笑,

也順道讓他多接觸古典音樂。

Carmen Habenera

今天我們來轉轉口味,看布偶們重唱經典的卡門,看他們生動的肢體動作確是蠻搞笑的。

但也不得不佩服配音員的"口技" :
不妨考考小朋友留意角色歌唱時大細聲和音色的變化。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Martha Argerich I



身為一位女性,也是修讀音樂出身的人,Martha Argerich是眾多女鋼琴演奏家中,我最喜愛的一位。

生於南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Martha Argerich 年僅三歲便開始學琴、七歲灌錄首張CD,彈奏的曲目已經是 Schumann 和 Beethoven 的鋼琴協奏曲,實非一般正常學琴的孩子所能及。



Martha Argerich II



24歲的 Martha Argerich,在1965年參加第七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The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並成為了優勝者。

Martha Agerich III


在1990年,Martha Argerich被診斷患上肺癌,五年後更切除部分肺部才得以痊癒。性格率性、硬朗的她,病癒休養後繼續她充滿光芒的演奏事業。Martha Argerich曾先後有3段婚姻,分別與前夫和現任丈夫育有3名女兒。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Martha Argerich仍是具影響力的國際知名演奏家,繼續活躍於國際鋼琴演奏舞台,發光發亮。

巴哈 J.S. Bach

巴哈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他的音樂代表著整個巴洛克時期的最高峰。巴哈去世的那年–1750年,就是巴洛克時期的終結。因巴哈對古典音樂的貢獻良多,並對日後音樂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故被稱為「音樂之父」。

巴哈十歲時,父母親雙雙離開人世。巴哈遷居奧爾得城,正式開始跟哥哥學習管風琴和鍵盤樂器。
巴哈1685321於德國埃森納德城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名管風琴家,巴哈於年幼時便隨父親學習小提琴。


據說,巴哈的哥哥藏有當時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大師的樂譜,巴哈非常想看這些樂譜,但哥哥不同意,結果小巴哈只有在夜裡偷偷地把這些樂譜拿出來抄寫。雖然後來被哥哥發現了,並奪去這些抄來的樂譜。但通過抄寫大師的範例,對巴哈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此時期,巴哈寫了他一生中大量重要的作品,如《24平均律鋼琴曲集》上卷、《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及《布闌登堡協演奏曲》等等。

1707年,巴哈與第一任妻子瑪利亞結婚,但約十六年後,瑪利亞去世了。年輕時的巴哈,為了聽音樂會,曾作好幾次長距離的徒步旅行。其中有一次來回花了三星期的時間,走了三百六十公里的路。
為了照顧七個小孩的生活,他娶了第二位妻子,然後再生了十三名小孩。

巴哈是一個處事認真,一絲不苟的人。他對音樂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當合唱團或樂團練習時有團員表現失準,就一定逃不過的他那靈敏的耳朵。他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把樂譜向著那些人丟過去,有時氣急了更會連指揮棒也丟過去。他甚至曾扯下自己的假髮丟向那些製造噪音的人。

年老時巴哈因眼病做過手術,但最後都是失明。
除了作曲外,巴哈還做過管風琴師,小提琴手。


在巴哈的心目中,只有神以及音樂是至高無上的,一生都以音樂來歌頌神的榮耀。

巴哈部份著名作品
:
Keyboard works :
Well-Tempered Clavier BWV 846-893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Harpsichord BWV 988

String works:
Brandenburg Concertos BWV 1046-1051
Concerto in d for 2 Violins BWV 1043

Vocal works: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from Cantata BWV 147)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St. Matthew Passion BWV 244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海頓於1732年生於鄰近匈牙利的奧地利小鎮,八歲時加入維也納聖史提芬大教堂的唱詩班。小海頓是個彬彬有禮、整潔乾淨的孩子。他喜歡裝模作樣地用兩根火柴拉小提琴。他是個不錯的歌手,不過在十七歲時因為太頑皮 (他剪掉了前面另一位成員的辮子) 和開始變聲,故此被團長趕了出團。這時海頓只餘下三件破爛的衬衫和一件毫不像樣的外衣,更沒有什麼明氣來賺錢。

青少年時期的海頓生活艱難,但他克苦自學,輾轉奮鬥。24歲的海頓迷戀著他的學生 --- 瑟瑞斯 凱勒。海頓想和她結婚,但她卻執意要當修女。為了安慰海頓,瑟瑞斯的父親建議海頓和凱勒的姐姐安娜 瑪利亞(大海頓3)結婚。當時的海頓因為沮喪,沒認真考慮就答應了。過了不久,海頓就後悔莫及了。安娜生得醜陋、脾氣暴躁,還常常把海頓大量心血創作的音樂手稿隨便用來包糖果、包點心、捲頭髮。海頓說:「對她而言,丈夫是鞋匠或藝術家都沒有甚麼分別。」為了解脫痛苦,海頓選擇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到處遊盪。

1761年,海頓被古怪而富有的埃斯泰哈親王聘用,從此得到安定的生活和創作實踐的機會。在長達三十年的服務期間,他在1781年遇上了莫札特,從此成為莫逆之交。
海頓的重要創作產生於八十年代以後,九十年代離開宮廷,遊歷英國,在那裡受到親切隆重的接待,並獲牛津大學頒發音博士學位。此時海頓已是歐洲知名的作曲家,其後回國定居維也納。這個時間他創作了著名的《倫敦交響樂》、《清唱劇創世紀》、《四季》及其他優秀的四重奏作品。

成名後的海頓仍不失其好玩、率性的本色。他的其中一首作品,在平靜的第二樂章的中途,突然出現一個大聲的合奏和急劇而快速的演奏,來驚醒那些聽音樂打蓋睡的王公貴族們,因此人們稱之為《驚愕交響樂》。又在演奏第九十六號交響樂的中段,吊燈突然掉了下來,卻沒有一個人受傷,海頓便命名為《奇蹟交響樂》。聽到壁鐘滴滴答答的聲音,海頓便寫成了《第一零一號交響樂──時鐘》。這些都是很有名的樂曲,內容充實,形式完美。

埃斯泰哈親王每年夏季總要帶著樂團避暑。有一年避暑延長兩個月,樂團團員都希望早點回家探親。海頓很聰明地想出一條妙計,他寫了一首新歌在王侯面前演奏,這首歌為現在十分著名的第四十五號交響樂---《告別》。在最終樂章的中途,所有團員依次序帶著樂器逐一離場,最後僅剩下兩位小提琴手神情寂寞的奏著旋律。這段旋律巧妙地表達出團員的心意。翌日,埃斯泰哈親王果然立刻放他們休假了。雖然海頓的婚姻是個巨大的災難,但還是有其他事情讓他開心。其一是他遇上的人,包括非常尊敬他的莫札特和貝多芬;其二是樂團中的所有成員都稱海頓為爸爸

「在這個世界上我已經沒有甚麼用了,只有靜靜等待上帝的召喚。」晚年的海頓幾乎每天也重複著這句話。每日也彈一遍「王帝讚歌」,直至七十七歲時,海頓安詳地去世。

在古典音樂家中,海頓算是很長壽的,直到晚年都享有很高的聲望,並引領「古典樂派」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海頓部份著名作品:

Symphonies:
Symphony No.45 in F#- ('Farewell')
Symphony No.94 in G ('Surprise')
Symphony No.101 in D ('Clock')

Chamber music:
String Quartet in C, Hob.III:77, Op.76, No.3 ('Emperor')
String Quartet in Bb, Hob.III:78, Op.76, No.4 ('Sunrise')

Keyboard works
Keyboard Sonata in C, Hob.XVI:50
Keyboard Sonata in Eb, Hob.XVI:62

Vocal works:
The Creation (oratorio)


 

 
 

韓德爾 George Friedrich Handel

在一六八五年,巴哈的誕生年,離巴哈出生地埃森納黑約130公里以外的小鎮哈勒,也誕生了另一位偉大的作曲家,他就是韓德爾。

韓德爾是巴洛克時期重要的作曲家,其作品以歌劇和神劇為主,其中以神劇最受歡迎,故被譽為「神劇之父」。他的作品富有華麗的風格,故深受英國皇族歡迎。

韓德爾自幼已十分喜歡音樂,彈奏古鍵琴 (harpsichord) 的天分也很高。但父親一直反對他學習音樂,希望他能攻讀法律。小時候的韓德爾,因為十分渴望彈奏古鍵琴,深夜時趁父母都睡了,偷偷地走到父親鎖起古鍵琴的頂樓貯物室,叮叮咚咚的彈個不停,最後把父親也吵醒了。

在七歲的時候,韓德爾隨父親到威森菲奴親王的宮廷辦事。他彈奏古鍵琴的天份引起了當時的宮廷樂師和親王的注意。親王更命令韓德爾的父親要將他栽培成為音樂家。從此韓德爾終於能夠正式學習音樂了。十二歲時,韓德爾尊重父親的遺志,入讀大學攻讀法律。直到他十八歲時,終於按捺不住,跑到漢堡歌劇院擔任小提琴手及古鍵琴手,並拜師學習音樂、創作歌劇。

天才的比賽

韓德爾在21歲時,於威尼斯認識了同年齡的多明尼哥.史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次年,他們在羅馬樞機主教的府邸客廳舉行了一場「音樂比賽」。擁有一頭黑髮的史卡拉蒂首先登場,他走到大鍵琴前,坐定後馬上舉起雙手華麗地彈奏著。演奏完後,史卡拉蒂獲得熱烈的喝采。接著就是韓德爾。

身材魁偉的韓德爾緩慢地進場,頭髮是棕色的,敬禮時動作很大,腰彎得很低。他不慌不忙地坐在大鍵琴前,尋思片刻後再舉起雙手,演奏在剎那間開始。他的上半身絲毫不動,雙眼睛好像望著遠方一樣,面上沒有笑容,但音樂卻令人著迷。

演奏後,評判員宣布結果是難分勝負,決定改用別種樂器再比賽一次。

於是大伙兒就到附近的聖勞倫佐教堂,準備用管風琴演奏。

這次韓德爾先開始,他根據剛才的大鍵琴主題,即興地把它發展成一首壯麗的賦格曲,大伙兒鴉雀無聲,完全陶醉在音樂聲中。彈完了以後,掌聲猛烈響起,聽眾如瘋似狂。

接著該由史卡拉蒂演奏了,他站在大廳中央,等韓德爾走下來,然後表示自己不想演奏了,並指著韓德爾,熱烈拍手,宣布他已獲勝。

看到這情景,樞機主教和評判員都表示同意。

這次演奏比賽,兩位音樂家不僅沒有翻臉,反而變得更親密了。

韓德爾的性格豪爽磊落,富有幽默感,是個像豪傑般的人物。羅曼(Roman)在《韓德爾的風采》一書中,對其樣貌有一段有趣的描述:「韓德爾被稱為大熊,他的肩膀寬大,身材肥胖走路時兩腿張開,左搖右擺,上身挺胸,頭部後仰,頂著大號假髮,濃密的卷髮垂在肩上,臉長如馬,到了晚年卻變成牛臉….

韓德爾經常被人提出來與巴哈比較。同樣出生如德國中部,巴哈從未離開德國一步,而韓德爾時常到外地旅行,並定居如英國。巴哈結婚兩次,孩子一大群,而韓德爾卻終生未娶。除了倔強不屈的性格相似之外,其他則完全相反。

韓德爾到了晚年,才漸漸得到倫敦市民的支持。非常巧的是,他和巴哈同樣患上眼疾。雖然曾廷騁名醫「泰勒」來開刀治療,但手術失敗,更幾乎變成盲子。這位醫生過去也曾為巴哈做過兩次眼部手術,不過都是失敗,故後來被稱為「庸醫」。

韓德爾的作品以神劇《彌賽亞》最為不朽,這是當他的健康狀況陷於逆境時,僅僅花了兩三日便完成的作品。在指揮《彌賽亞》時,韓德爾已經看不到東西了。

當韓德爾在寫《哈利路亞聖詠》時,大聲喊著:「我看到天堂了!」到了《哈利路亞聖詠》首演時,喬治二世因為太感動了而起立致敬。

1759年,韓德爾在演奏中途因頭痛而昏倒,八日後離開了人世。

韓德爾的遺體最後被運往英國,埋葬於西敏寺教堂。


韓德爾部份著名作品:

Concerto for Organ: "Cuckoo and Nightingale"

Oratorio: Messiah, Solomon

Sonatas for Flute or Recorder & Harpsichord Op. 1

String works: Water Music, Royal Fireworks Music, Concerti Grossi Op. 6

選購新琴須知

有關購買新鋼琴需留意事項,現簡要以重點說明:

-
音準與否;

-
音質是否純正,有沒有雜聲;

-
各個音區 (高,中,低) 的音色是否平均、統一;

-
琴鍵的敏感度(即琴鍵被按下後再彈起的速度及流暢度)

-
按下琴鍵後所延續的聲音有多長。聲音維持越久證明弦線和音箱迴響能力較佳;

-
琴鍵的深度及其重量。琴鍵以觸感較深為佳;

-
嘗試彈奏不同的音色;

-
檢查每一個踏板的功能,及檢查有否過緊或過鬆;

-
檢查琴身有沒有擦花或磨損;

-
要求多測試同廠同型號一、兩部鋼琴作比較。即使同廠同型號的鋼琴,製造質素仍會有差異;

-
在決定購買前,多比較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鋼琴;

-
具合理質素和穩定表現的鋼琴,價錢約由20,000元起;不太建議學生購買國內出產的鋼琴,因質素不穩定,容易走音,音色偏暗;

學生的鋼琴老師是選新琴的最佳人選,只有他才最瞭解學生的需要(例如學生適合使用音色偏柔還是較明亮的鋼琴)。而且鋼琴老師有足夠的彈奏技巧去試琴,更能測試鋼琴所能發揮的音色。

有經驗的老師能從過往選琴、買琴,及從彈奏不
同的品牌型號的鋼琴中取得經驗,分辨出鋼琴質素的優劣。

畢竟購買一部鋼琴的價錢絕不便宜,不建議家長自行到琴行或琴倉購買。

個人認為替學生選購鋼琴是老師的責任。即使老師因公務繁忙未能親身到琴行選琴,至少亦需向學生提供意見和說明需留意的事項。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學琴者的選擇:新鋼琴?電子琴?二手鋼琴?



初學琴者應該購買全新的鋼琴、電子琴、還是二手鋼琴呢?

() 購買新鋼琴

對鋼琴初學者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音色和層次有完美表現的昂貴鋼琴,而是一個音準、音色好和表現穩定的鋼琴。音色不平均、琴音不準的鋼琴會影響學琴者的聽覺,令他們會對音色、音準的敏感度降低,使用這樣的琴只會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對鋼琴認識陌生的家長,買琴前最好向鋼琴老師咨詢,多參觀不同的琴行,比較不同牌子鋼琴的特性、價格再下決定,不要隨便買。

至於何時需要換琴,則視乎學琴者對個人發展和音色層次上的要求。只要好好保養一部鋼琴,鋼琴很少機會出現大問題,一般亦可以應付彈奏八級的樂曲。但當學琴者級數逐漸增加時,對彈奏音色上自然有更高的要求,此時便需要更換一個更好的鋼琴了。價錢較昂貴的高質數鋼琴,擁有更全面、豐富的音色變化(對高級數學生尤其重要,不可忽視),按鍵深淺有更明確和細緻的質感,琴鍵的重量、反應和敏感度亦比普通鋼琴優勝。


() 電子琴的影響

有不少家長認為,在未知道孩子是否真的喜歡鋼琴前,購買價錢較便宜、佔空間較少的電子琴來充當鋼琴會是一個好選擇。雖然兩者都是鍵盤樂器,但電子琴和鋼琴的發聲原理、琴鍵深度、彈奏時所需力度、觸鍵的感覺都很不同。電子琴的琴鍵很輕,學生只須用很小的力度就可以把鍵按下去,發出的聲音大小亦只是用電子模擬出來,故彈奏時對穩固的手型和適當的施力上的要求並不嚴格。當學生由彈電子琴轉為彈鋼琴時,便會因習慣了輕輕觸鍵或不正確的手勢而無法適應彈鋼琴的正確手勢和力度。為了糾正錯誤,老師和學生將經過一段更艱苦的改錯訓練期。

再者,電子琴能表現的音色、層次不但不及鋼琴多,音量的對比也不及鋼琴大,而且大部分的電子琴 (價錢較便宜的) 更沒有踏板(pedal)。鋼琴發音是直接的物理敲打作用,電子琴發音是電子模擬的感應播音過程,兩者差距實在很大。如果希望孩子能正確地彈奏鋼琴,最好還是用鋼琴來練習,以奠定穩固的根基。

() 二手鋼琴

從個人、學生家長、友人和老師的經驗和遭遇來看,並不建議初學者購買二手琴。主要原因是購買二手琴存在很大的變數。首先要注意它的生產年份和鋼琴內的零件,若二手琴的年份已超過十年甚至二十年,就必須考慮到鋼琴的音準和穩定性會有倒退跡象。要檢查零件(如琴鎚,琴弦)是否很舊或有否被換過,有否受潮(發霉、木質變軟、腐化、剝落等),還要知道它以往的主要用途(如練琴、出租、放在琴行供其他學生練習)、使用率及保養狀況。

要清楚分辨以上情況,必須對鋼琴結構有很深入的認識(如製造或維修鋼琴的技師、調音師傅等),即使鋼琴老師或習琴已達很高級數的人,也未必懂得分辨鋼琴內的零件有否比換過。二手琴市場的經營手法五花八門,可更換的零件、琴弦的出產地和質數沒一定的保證,連琴身的註冊號碼也可剔走再印上假的編號(友人的慘痛教訓)。假設一個二手的日本鋼琴,裡面換上的是國內或次一級的零件,那還能表現一個日本鋼琴應有的質數嗎?如有相熟和可靠的師傅協助,購買二手琴仍是一個可考慮的選擇。總而言之,買二手琴絕不是貿貿然走進琴行或琴倉就行,除非您想賭賭自己的運氣。

() 其他選擇

租琴

租琴要考慮的因素與購買二手琴大致一樣,需注意鋼琴的穩定性,音準,零件是否很舊等。租琴的負擔雖比買一個全新的鋼琴低,但除了租金外,家長還要留意其他開支和細項,如搬運費、調音費、按金、是否需要簽約等。另外,在租出期間如鋼琴出了問題,租用者亦要負擔修理費用。所以家長要仔細考慮租琴與買琴的優、缺點後再下決定。

到琴行練琴

如果家裡未有鋼琴,到琴行租房間練琴也是可行的選擇。壞處是在交通上多花了時間,部份琴行不准家長陪伴學生練琴,而且付款後需於指定限期內使用。好處是因琴行大多規定每次的練習時間最少為半小時,好讓學生習慣坐定定來練琴。


無論孩子學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必然是為孩子帶來一個正確、健康和愉快的學習過程;破壞以上規律的任何決定,會令學習變得沒有意義。如只為節省金錢,最終對孩子的音樂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的話,價錢再平也是浪費(您總不會花錢害自己的子女吧?);可促進孩子正面、健康發展的,則價錢昂貴一點也是值得。

鋼琴老師質素高低有何標準?


相信家長在選擇鋼琴老師時,或許會因為欠缺經驗和對音樂方面的認知而覺得無所適從。縱使家長們未必對音樂教育有充分認識,仍可老師履歷和教學過程的細節當中,對老師的教學水平作客觀判斷和簡單分析。現列出部份重點供大家參考:

1.
老師履歷

-
行內對鋼琴教師的最基本要求為完成8級考試,但礙於琴行間競爭較激烈,某些琴行為了減低成本,會聘請一些只達7級程度 (甚或更低) 的老師任教。雖然8級程度絕非好老師的保證(還要看教學方式,容後再談),在選老師時問問老師履歷是否已達8級仍是您的基本權益;

-
老師的教學經驗亦為另一因素。教學經驗除教學年資外,亦包括老師為學生申請或舉辦比賽、表演和考試的經驗;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從多年的教學中獲得更成熟的溝通技巧,教導學生亦較多「計仔」;同時能因應學生程度適當地安排比賽、表演和考試,並給予指導(如臨場應對、準備、禮儀、抒緩壓力的技巧等)


2.
教學方法

-
老師有否仔細教導基本技巧,包括閱譜、數音、數拍子、正確坐姿、手勢、正確的按鍵力度等。上述技巧對初學者極其重要,因為學好基本技巧對日後學習有很大幫助,反之以為陋習易改,到頭來發覺回頭太難。故好老師於課堂中定必細心、認真及重視學生基礎;

-
留意老師是否以下列不正規方式教導您的孩子學習彈奏樂曲: 在琴譜的每個音符上寫上以數字代表的手指位置,只叫學生強記手指彈奏的位置來彈樂曲(過程中忽略教導閱讀五線譜的方法、數音、數拍子等技巧,只求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然後要孩子反覆練習,直至將全首歌曲的位置記熟。這樣學生看似很快學會彈奏歌曲,而實情則是在走歪路,對閱譜認識一無所知,而家長則蒙在鼓裡;

-
留意您的孩子學習進度有否過度緩慢,例如長時間總彈著同樣的一、兩首歌(考試歌除外),需理性地分析是否老師經驗不足,或對改善學生弱點力有不逮。但家長需特別留意,無論老師經驗如何豐富、質數如何的高,因為學生懶惰、疏於練習而導致進度緩慢,則神仙難救,並非老師責任。另外,極端情況如學生同時間學習過多的樂曲亦會對學生造成過分的壓力,適得其反;

3.
教學的延續性

-
您的鋼琴老師是否熱愛音樂呢?除教導學生學琴應付考試外,有否建議或介紹適合學生觀看的音樂會、音樂劇、表演?有否為學生挑選合適的古典音樂讓其於閒暇時聆聽?個人認為,讓孩子學琴的目的,除了學習彈奏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和音樂感,從而讓學生懂得欣賞、尊重音樂。要孩子喜愛音樂,他們才會喜愛學琴,學習自己喜愛的事本身就是愉快的體驗。學琴並非純為從表演中獲得滿足感,或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以獲得虛榮感而學;

-
如果子女本身接受、喜愛學琴,相信家長必然希望子女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學習到較高級時對學生的要求並不只是將琴譜裏的音符、拍子正確彈出來,而是讓學生逐步學懂分析音樂中的元素、了解音樂的背景、各時期的音樂風格和特徵。故此對古典音樂有較深入認識的老師便相對地在教學上有更大的延續性,學生可從初級開始一直跟同一位老師學習至七、八級,甚或更高級數,而不需中途轉換老師。更糟的狀況是學生級數已達老師可教的極限(如七級的老師還能教得了六級學生多少東西?),老師為了不想失去學生而讓學生原地踱步,直至家長覺醒而急急尋覓老師。

-
總括來說,好老師需在教學履歷、經驗、技巧、音樂背景和認識上有一定的能力。要保持這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宜不斷提升自己,以終生學習為目標。



學琴何時可升級?

孩子學琴多久才會升級是沒有標準的,受影響的因素太多,
包括 :

Ø  學生開始學琴年齡
Ø  每堂上課時間
Ø  每月堂數
Ø  有沒有留心聽老師教導
Ø  是以正確的方法練習
Ø  有否持續努力練琴
Ø  有否學壞姿勢或用力不當
Ø  學生是否只用電子琴練習
Ø  學生有沒有絕對音感(Absolute pitch)、音樂感、節奏感
Ø  理解能力、邏輯思維和空間感(閱譜能力)
Ø  手眼腦之間的協調能力
Ø  學生是否喜愛音樂
Ø  有沒有多聽古典音樂等


最後,家長對孩子學琴的看法和態度對學生亦有很大影響。如果只是想讓孩子玩玩,平時不太願意督促孩子練琴、陪伴孩子練琴,或是因不同理由經常讓孩子缺課;這樣孩子的學習進度緩慢或考試成績欠佳,則是可預計的結果。

如家長本身已不太重視學琴,孩子便會漸漸地被貫輸「學琴也不算什麼」的觀念;試問孩子又如何能把不重視的東西學好呢?

所以,家長的欣賞和鼓勵,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另外老師的影響在於教導學生彈奏的技巧、矯正學生錯誤的方法、引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等。

有經驗的老師能就學生的天份、學習進度和能力,為學生編排最適當的課程內容(即琴書的選擇、教學的速度、安排考試和表演等)。孩子天份與學習能力和進度當然有關,就如學游泳一樣,四肢協調較好的學泳兒童,自然游得較快和順暢。

後天的條件就是勤力。比其他孩子用更多時間習泳的,進步也必然較快。如您的孩子只在上游泳課時習泳,平時不定期花時間練習,那孩子泳術欠佳能怪教練嗎?

「將勤能補拙,唯懶不可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