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好文章分享: 香港鋼琴教育三十年

閱畢名鋼琴演奏及教育家郭嘉特先生的專訪,甚有共鳴。現轉載以公諸同好:


轉載自<琴韻> The Pianist 創刊號, 2012年1月專訪


香港鋼琴教育三十年

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後的鋼琴教育有何分別?是如何發展的?

三十年前演藝學院尚未成立,當時的院校有中大、港大、浸會和嶺南學院(現為嶺大學),而課程不專注於演奏,水平遞於現時的演藝學院。那時學琴的人數少,大概因為學校不特別鼓勵以及不干涉學生的課餘活動,至於出國讀音樂的人數更加寥寥可數,以我所知,每年都不過五名,當時學琴的人,大多只為興趣。

為什麼?有何原因?

基於傳統觀念,長並不鼓勵子女琴,尤其是男生。當年的人多以醫科和法律為首選,為的是畢業後的餬口,雖然女生情況較樂觀,因為家長普遍認為對日後婚有幫助,可是人數始終不多。但由於社會趨勢改變,各行業皆困難,打個比方,電骽於十年前非常熱門,現時的優勢卻不再,學生變得多為興趣而學習,即使要應付家長,完成學位後,也會選音樂。此外,現在升學收生要求學生全面,只顧成績優異,並不能考進好學校,以我所知,世界級學府如牛津和哈佛也要求考生全面發展,在讀書以外要有其他興趣,以取得各方面的平衡。望子成龍的心態令家長為子女安密密  的課餘活動,學後不單是補習,還學騎馬。。。可能為了申請學校時,子女能脱穎而出,這些是家長的選擇,但我個人認為一些活動,如游泳和唱歌,由於所花時間有限,多學也可以;至於鋼琴,小提琴等,因需投放大量時間練習,易學難精,故需專注學習。另外,朗朗和李雲迪效應亦是學琴人數大增的原因。香港人比較理智,當家長發現原來音樂也能謀生,就叫子女都學音樂,他們大多認為當鋼老師與到辦公室上班,前者比較舒適,因為不用受氣,有彈時間,收入亦較可觀,但他們的水平我就不知道了。現時學習,非常重視考試。香港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試局在國以外報名人數最多的地區,由於學習與考的人數多,老師的人數也隨著增加,這是供求問題。

那麼你認為現時香港的鋼琴音樂教育需要什麼呢?

香港好的琴教師不足!老師應不斷自修,提升自己,要學到老,我亦同樣在學習當中。我認識一些不錯的老師,但他們不去聽音樂會,這樣自身水平停濟不前,當學生水平逐步提升,老師便會倍感吃力。另一方面,我覺得教學法是從經驗所得,教學法課程與教學能力並無太大關係,因為親身體驗十分重要,以烹飪為例,手執食譜而不去親手嘗試,你不會解煮食的過程。同樣地,教學法課程可豐富老師的知識,例如對曲目程度的認知,但不能為老師帶來實際經驗;老師就像醫生一樣,沒有特定的方程式或藥方,要針對每人不同的特點去幫助病人或學生,而這個處理手法非常重要。我很喜歡上大師班,為的不單是要知道樂曲的彈奏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大師的教學方法。至於老師不去聽音樂會的問題,也許是因為現今中小學皆為全日制,學生放學時間多為下午四時左右,老師授課時間亦從而開始。為了餬口,他們不會六時左右下班去聽音樂會,這點是能夠理解的。除此以外,香港也有老師資歷的問題,開個玩笑,有些人考了五級便可以教四級。現在到琴行,持有八級證書便有教學資格。

那麼能彈就能教嗎?

不是!以我認識一些很有才華的人,很自然地便能彈得一手好琴,但他們的分析能力就不如其他琴手,因為一切都來得太自然,根本不用分析,不用思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類人是很好的表演者,但教學卻不一定會成功。所以能彈,不一定能教;但不能彈,就不能教。

你認為香港人學琴的推動力是什麼?是考級制度嗎?

曾經有人向我投訴考級制度令學生只會彈三首曲子,其餘什麼都不會。我則認為這不是考級制度的問題,而是老師和學生的看法;是他們選擇只彈三首曲子,如果沒有考試,或許他們連那三首也彈不到。考級制度其實為經驗尚淺的老師提供可靠的參考,另外,考試中的音階,聽力和讀譜能力測試亦鞏固了考生的基礎。然而,應考目的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很多人的首要目標是為了證書,有些孩子更只有五、六歲便去考八級,為的是在其他家長面前炫耀。。。我卻認為從中學習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力到了,去考考試絕對不成問題,但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是能力不及的。

Hong Kong Sinfonietta - Good Music for Babies

特別為BB而設的音樂會,你聽過沒有???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Dame Edna Everage@彼得與狼


諧星 Barry Humphries 向以反串 Dame Edna Everage "嬌俏"、"搞笑"、"抵死" 見稱,由"她"來向小朋友介紹有趣的古典音樂,肯定不會"悶親"大人細佬哥!

Dame Edna Everage的官方網頁: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2


如您家中的小寶貝還是個"小"寶貝的話,不妨播播以下短片給他欣賞。


由 Tom and Jerry 來演繹 Liszt 的 Hungarian Rhapsody no.2,除了逗得他哈哈笑,

也順道讓他多接觸古典音樂。

Carmen Habenera

今天我們來轉轉口味,看布偶們重唱經典的卡門,看他們生動的肢體動作確是蠻搞笑的。

但也不得不佩服配音員的"口技" :
不妨考考小朋友留意角色歌唱時大細聲和音色的變化。